15908986206
警告: 氟化氢对人体有害,采样时应注意防护,避免吸入或接触皮肤和眼睛。实验中使 用的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具有强烈的腐蚀性,试剂配制和样品前处理过程应避免接触皮肤和 衣物。
1 适用范围
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氟化氢的离子色谱法。
本标准适用于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氟化氢的测定。
当采样体积为 20 L (标准状态) ,定容体积为 100 ml 时,方法检出限为 0.08 mg/m3, 测定下限为 0.32 mg/m3。
2 规范性引用文件
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。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 标准。
GB/T 16157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
HJ/T 47 烟气采样器技术条件
HJ/T 48 烟尘采样器技术条件
HJ/T 397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
3 术语和定义
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。
3.1
氟化氢 hydrogen fluor ide
本标准测定的氟化氢指以气态或雾滴形式存在的氟化氢、四氟化硅等无机氟化物(以氟 化氢计) 。
4 方法原理
采用加热的采样管采集废气样品,经过滤膜滤除颗粒物,气态氟化氢和气化后的氟化氢 液滴被碱性吸收液吸收后生成氟离子。试样注入离子色谱仪进行分离检测,根据保留时间定 性,峰面积或峰高定量。
5 干扰和消除
5.1 颗粒态氟化物对测定有干扰,采样时使用滤膜去除。
5.2 乙酸根离子对氟化物测定有干扰,可通过调节淋洗液浓度和流速、更换高效专用色谱 柱等方式消除和减少其干扰。
6 试剂和材料
除非另有说明,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,实验用水为电阻率≥ 18 MΩ·cm 的去离子水。
6.1 氢氧化钾(KOH):优级纯。
6.2 氢氧化钠(NaOH):优级纯。
6.3 碳酸钠(Na2CO3):优级纯,使用前应于 105℃±5℃干燥恒重后,置于干燥器中保存。
6.4 碳酸氢钠(NaHCO3 ):优级纯,使用前应置于干燥器中平衡 24 h。
6.5 氟化钠(NaF):优级纯,使用前应于 105℃±5℃干燥恒重后,置于干燥器中保存。
6.6 水溶液吸收液: c (KOH)=30 mmol/L 或 c (NaOH)=30 mmol/L。
称取 1.68 g 氢氧化钾( 6. 1)或 1.20 g 氢氧化钠( 6.2),溶于适量水中,移入 1000 ml 容量瓶中,用水稀释定容,混匀,转移至聚乙烯瓶中。临用现配。
6.7 淋洗液: 根据仪器型号及色谱柱说明书使用条件进行配制。以下给出的淋洗液条件供 参考。
6.7.1 碳酸根淋洗液: c(Na2CO3 )=3.2 mmol/L ,c (NaHCO3 )=1.0 mmol/L。
准确称取 0.6784 g 碳酸钠(6.3)和 0. 1680 g 碳酸氢钠(6.4),分别溶于适量水中,全 量转入 2000 ml 容量瓶,用水稀释定容,混匀。
6.7.2 氢氧根淋洗液: 由淋洗液自动电解发生器在线生成。
注: 淋洗液使用前应进行脱气处理,避免气泡进入离子色谱系统。
6.8 氟化物贮备溶液: ρ(F- )=500 mg/L。
准确称取 1. 1053 g 氟化钠( 6.5)溶解于适量水中,移入 1000 ml 容量瓶中,用水稀释 定容,混匀,转移至聚乙烯瓶中,在 4℃下冷藏可保存一个月,临用时取出放至室温再用。 也可使用有证标准溶液进行配制。
6.9 氟化物标准使用液: ρ (F- )=50 mg/L。
吸取 10.00 ml 氟化钠贮备溶液(6.8),移入 100 ml 容量瓶中,用水稀释定容,混匀, 常温保存 14 d。
6.10 滤膜: 聚四氟乙烯材质,对粒径大于 0.3 μm 颗粒物的阻留效率不低于 99.9%。
7 仪器和设备
7.1 恒温加热采样管
恒温加热采样管末端加装滤膜(6. 10),加热温度 120℃±5℃ ,温控精度 1℃ 。采样管
为聚四氟乙烯或钛合金材质,内表面光滑。
7.2 烟气采样器
烟气采样器应符合 HJ/T 47 的技术要求。
7.3 烟尘采样器
烟尘采样器应符合 HJ/T 48 的技术要求,具备流量可控的分流装置。
7.4 吸收瓶: 材质为聚四氟乙烯、聚乙烯或聚丙烯的 75 ml 气泡吸收瓶。
7.5 连接管: 聚四氟乙烯软管或内衬聚四氟乙烯薄膜的硅橡胶管,应尽量短。
7.6 滤膜夹: 聚四氟乙烯材质,尺寸与滤膜(6. 10)匹配。
7.7 冷却装置: 采用冰水浴或控制温度不超过 5℃的其他装置。
7.8 离子色谱仪: 由离子色谱主机、操作软件及所需附件组成的分析系统。配备阴离子分 离柱(聚二乙烯基苯/乙基乙烯苯/聚乙烯醇基质,具有烷醇季铵或烷基季铵功能团、亲水性、 高容量色谱柱)、阴离子保护柱和电导检测器等测定设备,适用于氟离子的检测。
7.9 一次性水系微孔滤膜针筒过滤器: 孔径 0.45 µm。
7.10 注射器: 10 ml。
7.11 一般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设备。
8 样品
8.1 样品采集
8.1.1 固定污染源废气样品
固定污染源废气布点及采样应符合 GB/T 16157 和 HJ/T 397 中的相关规定,采样装置见 图 1 。在采样过程中,应保持采样管及滤膜温度≥120℃ ,以避免水汽于吸收瓶之前凝结。
图 1 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氟化氢采样装置示意图
图 2 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氟化氢采样装置示意图(含有液滴时)
在采样管(7. 1)后串联两支各装 50 ml 吸收液(6.6)的 75 ml 气泡吸收瓶(7.4),与 烟气采样器(7.2)连接,按照气态污染物采集方法,以 0.5 L/min~1.0 L/min 的流量在 1 小 时内以等时间间隔采样 3 个~4 个样品或连续 1 小时采集样品。也可根据废气中样品实际浓 度,适当延长或缩短采样时间。
注: 当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水分含量较大,氟化氢吸湿以雾滴形式存在时,布点和采样应符合 GB/T 16157 和 HJ/T 397 中有关颗粒物采集方法的规定,采样装置见图 2。在采样管(7. 1)后串联两支 各装 50 ml 吸收液(6.6)的 75 ml 气泡吸收瓶(7.4),与烟尘采样器(7.3)连接,按照颗粒物采 集方法采集气体样品。通过分流阀,将氟化氢气体采样流量控制在 0.5 L/min~1.0 L/min ,在 1 小时内以等时间间隔采样 3 个~4 个样品或连续 1 小时采样。
8.1.2 全程序空白
每批样品应至少带一套全程序空白样品,将同批次装好吸收液的吸收瓶带至采样现场, 不与采样器连接,采样结束后带回实验室待测。
8.2 样品运输和保存
样品采集后用连接管(7.5)密封吸收瓶,室温保存,24 h 内完成分析测定。如不能及 时分析,应将样品转移到聚乙烯瓶中,室温可保存 14 d。
8.3 试样的制备
8.3.1 固定污染源废气试样
将两支吸收瓶中的样品溶液(8. 1. 1 和 8. 1.2)分别移入两支 100 ml 具塞比色管中,用少 量水洗涤吸收瓶和连接管内壁,洗液并入比色管中,定容,摇匀。
8.3.2 实验室空白试样
在实验室内,取同批次、装有同体积吸收液的吸收瓶按照 8.3. 1 相同步骤制备实验室空 白试样。
9 分析步骤
9.1 色谱参考条件
根据仪器型号及配置优化测量条件或参数,可根据实际样品的基体及组成优化淋洗液浓 度。
参考条件 1:淋洗液为 30 mmol/L 氢氧化钾溶液,流速为 1.20 ml/min,进样体积为 25 µl, 柱温为 30℃ ,抑制器电流为 90 mA。
参考条件 2:淋洗液为 3.2 mmol/L 碳酸钠和 1.0 mmol/L 碳酸氢钠混合溶液,流速为 0.40 ml/min ,进样体积为 20 µl ,柱温为 25℃。
9.2 标准曲线建立
分别移取 0 ml 、0. 10 ml 、0.20 ml 、0.50 ml 、1.00 ml 、2.00 ml 、5.00 ml 的氟化物标准使
用液( 6.9)置于一组 50 ml 容量瓶中,用水定容至标线,摇匀。该标准系列中氟离子浓度 (以 F-计) 分别为 0.00 mg/L 、0. 10 mg/L 、0.20 mg/L 、0.50 mg/L 、1.00 mg/L 、2.00 mg/L 和 5.00 mg/L 。可根据被测样品的浓度确定适合的标准系列浓度范围。分别将不同浓度的标准 溶液注入离子色谱仪,测量仪器响应值及保留时间。以氟离子浓度(以 F-计,mg/L)为横 坐标,峰面积或峰高为纵坐标,建立标准曲线。氢氧根淋洗液体系中氟离子色谱图见图 3, 碳酸根淋洗液体系中氟离子色谱图见图 4。
1-氟离子; 2-氯离子; 3-硫酸根离子; 4-溴离子; 5-硝酸根离子。
图 3 氟化物标准离子色谱图(氢氧根淋洗液体系)
1-氟离子; 2-氯离子; 3-溴离子; 4-硝酸根离子; 5-硫酸根离子。
图 4 氟化物标准离子色谱图(碳酸根淋洗液体系)
9.3 试样测定
将制备好的试样(8.3. 1 和 8.3.2)用一次性水系微孔滤膜针筒过滤器(7.9)过滤后用注 射器(7. 10)注入离子色谱仪,按照与标准曲线建立相同的色谱参考条件(9. 1)进行试样的 测定。当样品中 F-含量超过标准曲线浓度范围时,应用水稀释后重新测定。
10 结果计算与表示
10.1 结果计算
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氟化氢的浓度按照公式( 1)计算:
(HF) ( 1)
nd
式中: ρ(HF)—— 固定污染源废气中 HF 的浓度,mg/m3;
ρ1—— 由标准曲线查出的第一支比色管试样稀释后的 F-浓度,mg/L; ρ2—— 由标准曲线查出的第二支比色管试样稀释后的 F-浓度,mg/L; Vnd——标准状态下(273. 15K ,1013.25hPa )干烟气的采样体积,L;
20.0——HF 的摩尔质量,g/mol;
19.0——F- 的摩尔质量,g/mol;
100——定容体积,ml;
D1——第一支比色管试样的稀释倍数;
D2——第二支比色管试样的稀释倍数。
注: 若ρ2 低于方法检出限,则ρ2 按零计。
测定结果小数点后的保留位数与检出限一致,最多保留三位有效数字。
11 精密度和准确度
11.1 精密度
6 家验证实验室分别对氟离子加标浓度为 0.20 mg/L 、2.00 mg/L 和 8.00 mg/L 的空白加 标样品模拟采样过程后进行 6 次平行测定:
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: 1. 1%~11% 、0.8%~6.0% 、0.3%~2.5%;
实验室间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: 7. 1% 、2.3% 、1.8%;
重复性限分别为: 0. 11 mg/m3 、0.54 mg/m3 、0.92 mg/m3;
再现性限分别为: 0. 15 mg/m3 、0.65 mg/m3 、1.4 mg/m3。
6 家验证实验室分别对 0.50 mg/m3 和 10.0 mg/m3 氟化氢标准气体模拟实际样品采样后 进行 6 次平行测定:
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: 2.3%~7.6%和 1.9%~4.0%;
实验室间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: 4.2%和 2.7%;
重复性限分别为: 0. 10 mg/m3 和 0.82 mg/m3;
再现性限分别为: 0. 12 mg/m3 和 1. 1 mg/m3。
11.2 准确度
6 家验证实验室分别对含氟化物(以 F-计) 的统一标准样品(标准值为 1.53 mg/L±0.06 mg/L)进行 6 次平行测定:
相对误差分别为: -3.3%~1.5%;
相对误差的最终值为: - 1.0%±3.6%。
6 家验证实验室分别对氟离子加标量为 10.0 μg,、50.0 μg 和 200 μg 的溶液模拟采样过程 后进行回收测定:
加标回收率分别为: 88.8%~111% 、92.4%~112% 、96.3%~106%;
加标回收率最终值分别为: 101%±17.5% 、103%±14.4% 、101%±6.6%。
12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
12.1 空白试验
每测定 20 个样品或每批次(少于 20 个样品/批) 至少测定一个全程序空白和一个实验 室空白。空白测定值应低于方法检出限,否则应查找原因或重新采集样品。
12.2 校准曲线
制作标准曲线时,包括零浓度点在内至少应有六个浓度点,标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应 应≥0.995 。每测定 20 个样品或每批次(少于 20 个样品/批) 应用标准曲线的中间浓度点进 行校核,相对误差应在±10%以内。否则,应查找原因或重新建立标准曲线。
12.3 穿透率
第二支吸收瓶中氟化氢含量应小于氟化氢样品总量的 10% ,否则应重新采集样品。按 照公式(2)计算第二支吸收瓶的穿透率。
K 2 100 D2 100% (2)
式中: K——第二支吸收瓶的穿透率;
ρ1—— 由标准曲线查出的第一支比色管试样稀释后的 F-浓度,mg/L; ρ2—— 由标准曲线查出的第二支比色管试样稀释后的 F-浓度,mg/L; 100——定容体积,ml;D1——第一支比色管试样的稀释倍数; D2——第二支比色管试样的稀释倍数。
13 废物处理
实验中产生的废液和废物应分类收集和妥善保存,按要求安全处理或委托有资质的单位 进行处理。
14 注意事项
14.1 钛合金具有化学惰性,表面光滑,耐腐蚀,可在 450℃~550℃温度下使用。聚四氟 乙烯使用温度不得高于 250℃ ,否则将分解并释放氟化物。新制聚四氟乙烯器件可能释放氟 化物气体,需要提前在采样的温度下进行加热处理。
14.2 滤膜夹与吸收瓶之间的连接管应尽可能短,并检查系统的气密性。
14.3 滤膜夹与吸收瓶间的连接管保持平缓下行方式,防止样品气体中的水汽在连接管内冷 凝后回流至滤膜夹内。
14.4 每次分析样品结束后,应用淋洗液清洗仪器管路。
14.5 本方法灵敏度高,吸收瓶、连接管及器皿均应仔细洗涤,操作中防止器皿残留的氟化
物、 自来水及空气中氟化物的干扰。